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哀溺文并序》,提醒人们“始贪赢以啬厚兮,终负祸而怀仇”。他把不当之财比作“仇敌”,并尖锐地批评了那些贪得无厌、执迷不悟者。东汉名臣杨震曾以“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拒绝以前的门生王密向他献上的黄金,被后人尊称为“四知先生”。封建官员尚且懂得有“正俸”、不可贪,今天的共产党员,有着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应该做得更好。对党员干部来说,“正俸”是工资,是合法收入,不能有什么灰色收入,更不能有违法所得。
古人有言:“苦钱能久,苦工能恒。”这告诉我们,金钱取之有道,才能心安理得。只有坚守法纪的底线,不贪念自己那口井之外漫无边际的“水”,才能让自己过得安心、安业、安定。如果取之非法,今天获一点,明天收一点,后天要一点,久而久之,越积越多,结果只能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也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于是享乐变成放荡,金钱、污秽和鲜血汇为一流。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党员干部:“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正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清正廉洁作表率”作为一个具体目标,体现的正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方面的基本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守着“正俸”做清官,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