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 清风随行
——双林镇清廉乡村建设纪实
南浔区双林镇党委政府不仅让农民口袋富,通过清廉乡村建设,还使农民精神风貌变得更好。你看,一幅和美清新的清廉村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清廉家风竖起一面“标杆旗”
“在欣赏樱花美景的同时,也让我们接受了优良的家风家训熏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很受游客们的欢迎。”日前,在双林镇向阳村的樱花大道上,随处可见家规家训展示牌,游客时不时驻足细细品味,或和孩子一起轻声吟诵,更多的是在家规家训宣传栏前合影留念。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要靠有形的环境和载体去呈现和传播。向阳、七星等村在“清廉乡村”创建过程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因子,先后建成文化礼堂、文化长廊等一系列廉政文化阵地,并通过开设“百姓廉洁讲堂”、表演廉政小品、三句半、快板等文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廉政文化与群众文化有机融合,让好家风滋养好民风。
走进每个村,勤劳作,共富裕;敬老人,妯娌合;爱儿童,重教育;喜丧事,要从简……公开上墙的村规民约跃然其上。
“这些村规与家训作用大着呢,不仅党员要带头做示范,更希望村民能加强自我监督和公众监督,自觉履行家规家训,让好家风在双林蔚然成风。”向阳村书记杨祥春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家风是修身齐家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的“助推器”。镇纪委负责人说,要通过立家规、严家训、正家风,让好家风吹进寻常百姓家,让“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
建章立制树一道风险“防护墙”
“‘三务’公开真是太好了,拉近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俞家埭村老党员王新元站在“三务”公开栏前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双林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给各村戴上“紧箍咒”。深化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构建以公开栏为主体、村民微信群为延伸、行政村自选方式为补充的“1+1+X”村级“三务”公开机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此外,健全完善村级小额工程备案制度,从源头上筑牢村级小额工程“防火墙”。同时探索从合同规范、预算编制、工程管理、工程决算审计、工程验收等环节制定详细规定,进一步完善村级小额工程管理制度。
推选出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敢讲真话的退休村干部、老党员等组成廉情监督小组,加强村级事务的廉政监督,起到了“廉政哨兵”作用。
“近年来,我镇针对村‘三资’管理、村级小额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强化农村干部管理的同时,各方面的廉政制度也逐渐完善,如全面推行误工费打卡制度、建立资产资源‘一宗一档’化管理、组账村管等制度,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这为我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建起了一道风险‘防护墙’。”镇纪委书记姚文杰说。
监督执纪守好最后“一公里”
“低保金是不是你本人去支取的?”“是的,每个月去取的。”“村里在建的工程你们都了解吗?”“是的,都知道的,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都讲过的。”“村里的资产资源处置情况清楚吗?”“这个还是知道的,村里做的决定都会通过我们集体商量后再执行的。”一问一答间,工作人员核对了扶贫资金的发放情况、了解了村委会制度执行、村务公开情况。
像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今年,镇纪委排定走访计划,统筹兼顾,充分利用休息日主动走下去,发放联系卡,重点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特别是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村两委班子用权方面以及制度执行情况,进村入户和村民进行面对面核实,听取群众建议,实打实解决群众问题。“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的获得感,影响党群、干部关系。特别是农村低保户等重点人群、重点问题,更要坚持‘零容忍’。我们乡镇纪检干部也会不定期对公开情况逐一督促检查,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谈到入户访查工作,镇纪委副书记蔡学杰表示:“刚一去群众不太愿意跟你讲实话,但是看到我们切实解决问题后,群众就愿意信任我们了,总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下一步,在完成访查全覆盖的基础上,双林镇将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对入户访查工作进行回访,动态跟踪问题线索,把访查回访工作做踏实,通过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纪违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