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发帖人,责任单位既然要求提供资料,那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去收集,而不是发帖。”
“我们单位的台账都有记录,电子文档创建的时间都在舆情发生之前,所以就是有人恶意发帖。”
……
一个多月前,在调查一起由于党员干部在信访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的案件时,湖州市南浔区纪委区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的同志们正在进行一场模拟推演。
原来,今年3月底,该纪检监察室收到问题线索,有群众通过网络发帖反映某单位工作人员对群众投诉推诿扯皮、久拖不决,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但是纪检监察室进行调查时却发现被调查单位在发帖之前便已经采取了扎实有效的举措,所有台账资料齐全、时间节点清晰,并不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正当调查陷入僵局之时,室主任王征中提出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一场模拟推演,来寻找突破口。
在王主任的建议下,工作人员小沈和小任分别扮演发帖人与被调查单位工作人员。
“如果责任单位像他们台帐上显示的这样有序地开展工作,我不会在网上发贴,而会根据他们的要求收集材料。”工作人员小沈笃定地说。
“那么问题应该出在被调查单位。”有同事说。
模拟被调查单位工作人员的小任马上表明态度:“我们的台帐记录完整,时间节点都在舆情发生以前,没有不作为、慢作为,这是发贴人恶意发贴,为了达到目的给政府施加压力。”
“我们假定责任单位确实有问题,那问题会出在哪儿?”王主任对小任提出了问题。
“如果确实有问题,那这台账就应该是发帖后补上去的。”小任答道,随后又补充说:“可是我们查看了他们的电子台帐,上面显示的时间不会骗人啊。”
“电脑显示的时间有可能骗人!”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小陶对电脑技术比较精通,他表示,通过修改电脑的系统时间就可以改变电子文档的显示时间。但如果是通过修改系统时间来修改文档时间的话,因为涉及的文书众多,文书间的时间顺序、逻辑关系很有可能会有差错。
小陶的一句话让这场模拟演练豁然开朗,王主任立刻要求工作人员们再次前往该责任单位核对电子台账,重点根据文档间的逻辑关系检查创建时间。
很快,调查有了结果,电子台帐的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虽然都在发帖之前,但是其中有几份文档的时间顺序出现了混乱,而且文档的创建、修改和访问时间相差不过几秒,不符合文档写作的规律。
在调查人员的追问下,该责任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终于承认这些台账资料是在发现帖子后连夜补齐的。
随后,调查组顺藤摸瓜,查明事实真相,进行监督和责任倒查,发现11名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最终4人受到党纪处分,7人被以第一种形态问责处理。
一场模拟推演,令原本陷入僵局的调查顺利找到突破口,换位思考的工作方法令调查工作更有针对性、现场感,最终抽丝剥茧,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