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一种形态”实现管理监督常态化
2018年7月3日 A05:A05-党建 稿件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陆晓芬
“作为村级河长,你以村务工作忙作为理由,没有按照要求定期巡河检查,导致河道严重堵塞,巡河记录也存在补记漏登情况,这是对组织和群众的不负责任。”谈话桌的一边,谈话人员严肃批评。日前,南浔区菱湖镇纪委针对农村作风巡查中发现某村干部河长制履行不力导致出现河道堵塞的问题,对该村干部开展了一次“面对面”谈话。
今年以来,南浔区在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中,突出基层村干部这个重点群体,紧盯“村级工程、三资管理、惠民资金”等关键领域,深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对部分村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加强日常谈话提醒,治“初萌”、防犯错,实现了“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常态化。目前,该区针对村干部运用“第一种形态” 31人次。“村干部每天都要跟群众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和遵章守纪情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党的形象和服务群众的质量。”南浔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因此,我们必须重心下移,注重细节,通过运用好‘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推动基层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真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乡村风清气正。”